全本小说网 > 一个不正的出马仙 > 第16章 关东鬼戏

第16章 关东鬼戏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一个不正的出马仙 !

    可能是很久没见过活人了,老猎人表现得十分亢奋,虽然他话不多,可喝酒绝对不含糊,不管老道士说什么,又或者我说什么,老猎人上来就是一句“来,喝酒”。

    老道士也是来者不拒,举杯就干,喝到最后,那浓烈的白酒到嘴里就像水一样,一点味道也没有,而且我也有一些神志不清,或者说恍惚,时而清醒,时而迷离,有时候一睁开眼睛,我还得反应一会是在喝酒。

    酒至兴处,老猎人还唱上了小曲,唱的是啥我一个字没听清,但唱的挺好听的。

    我还贱兮兮地用筷子给老猎人敲节奏,恍惚间我看见道士的脸上闪过一丝恐惧,那表情转瞬即逝,一时间都在怀疑是不是我看错了。

    不对,就是恐惧,第一次见道士是这个表情,我的酒也醒了几分。

    他在怕什么?

    可能是心理作用,我越看道士,越觉得他不对劲,等老猎人唱完,我趁机道:“走,师父,出去放个水去。”

    道士哈哈大笑道:“真是小逼崽子,狗肚子里装不了一壶酒,走,我带你去。”

    刚踏出木屋,我的后脖领子就被道士掐住了,他好像脚下生风,拎着我快步走出百十来米,我也不敢多问,尽可能地跟着他倒腾腿。

    道士也是缺德,有好道他不走,非得走一些突起的石头,我踉踉跄跄地走得十分吃力。

    一直走到了一棵老柏树下面,道士直接将我按蹲下了,我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还没站稳身体,他奇长的手指就伸入我的喉咙了,也不知道他的手法是不是跟小东洋学的,反正我稀里哗啦吐了一地,喉咙辣的我喘不上气。

    “师父,哇~呕……你要干啥呀?”

    “精神精神,随时准备跑。”

    “为啥呀?”

    “你可知道老猎人唱的是什么?”

    “什么呀?”

    “关东鬼戏。”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喝了一肚子热酒也算是彻底醒了,虽然没听过,但是我对关东鬼戏也是有了解的。

    老道士拍了拍我道:“你就当不知道,心里有数就行,一会咱们还得回去。”

    “回去?疯了呀,还回去干嘛?”

    “周围都是机关,没有他带路,咱们走不出去了。”

    我瞬间明白了道士为什么非得找凸起的石头走。

    我大概了解猎人的机关,不仅花样多,而且杀伤力极强,比如挖一个两米多的深坑,坑底密密麻麻都是一尺多长的尖木,坑口再盖上松针杂草,老虎掉进去都得来个万箭穿心,更别说人了,还有难以计数的捕兽夹,踩上一个,不说夹掉脚丫子,至少脚脖子也得来个骨折。

    “他是唱鬼戏的,咱们回去不也是送死吗?”

    “妈了个巴子的,走一步看一步吧,你小子机灵点。”

    我的酒算是彻底醒了,心里一阵发寒,生在大兴安岭,我对关东鬼戏还是有点了解。

    关东鬼戏和传统鬼戏不一样。

    传统鬼戏也叫作傩(nuo二声)戏,起源于商朝时期。

    傩,古书解为驱鬼逐疫,传统的傩戏是祭神跳鬼、驱瘟避疫的仪式,后来慢慢发展了成为一种特殊的戏曲。

    最初的时候,傩戏都是天子下令,命国内巫师组织臣民跳傩戏,秦汉之后,这种辟邪的方式开始在民间流传,目的也由驱鬼逐疫而为酬神纳吉。

    唱戏之人身穿夸张戏服,头戴青铜鬼面具,舞姿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似,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

    而关东鬼戏是真真切切的鬼戏,唱戏之人头戴野猪头面具,身披百家布条,手拿人皮鼓,脚踩摄魂铃。

    唱戏之人也并非寻常之辈,不说是萨满或者出马仙,反正都得有点道行,唱的戏文也是由鬼文书写,发音更是听不明白。

    因为那根本就不是给人听得。

    传统鬼戏的目的是酬神驱鬼,而关东鬼戏的目的是谢鬼安灵。

    也就是说关东鬼戏主要是演给鬼看的,相传鬼戏都是初一十五鬼门大开之时才有演出,演出也选在了午夜时分,三丈高台,下面七八圆桌,桌上放着三牲头,碗里倒着六畜血。

    台上鬼文唱戏,台下黄香纸灰交错,据说唱到高潮处,下面盛放六畜血的瓷碗会嘣嘣嘣地抖动,场面十分诡异渗人。

    再说关东鬼戏的目的,老林子的人相信世界万物皆有灵,林子里也遍布冤魂厉鬼,老林子更是邪门,所以不管是天神地鬼,作为凡人都得供奉。

    民国时期很多山场子、水场子、金场子的人会特意请唱鬼戏的戏班子酬谢山鬼地灵。

    说说唱关东鬼戏的人,正常来讲,鬼都是怕人的,因为人有阳气,鬼惧阳。

    而关东鬼戏正是唱给鬼听的,所以唱戏之人要尽可能降低身上的阳气。

    出于这个目的,关东鬼戏班子有很多规矩,比如招募八字弱的人,一年四季黑袍加身,除了眼睛,其他部位不可见阳光,昼伏夜出,出行更是住凶宅睡墓地,身上基本没啥活人气,而且这群人除了唱戏从不说话,想请鬼戏班子都得和戏班掌柜的谈。

    戏班掌柜的会告诉主家什么时候唱戏,戏台子怎么摆,都用什么贡品,等到了日子,掌柜的直接带鬼戏班上台唱戏。

    也就是说这群唱戏的人全程都不和外人接触,子时开戏,凌晨三四点恶犬呲牙之时阴气最重,是为鬼戏高潮,鸡鸣狗叫前收戏散场。

    想到这些,我的腿又开始止不住地打晃,不说别的,单单一个非人非鬼的身份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老道士目光如电,他盯着山场子咬牙低声道:“你小子知道唱鬼戏的人都吃什么吗?”

    “吃什么?”

    “死孩子。”

    我心里一阵恶心,问道:“哪有那么多死孩子?”

    道士给我举个清朝皇室的例子,自顺治帝入主中原,清朝一共传了9位皇帝,共孕育子女146人,其中74个没活过十五岁,皇子公主成活率不足50%。

    这还是皇室,聚集天下名医药品的地方。

    寻常老百姓家的孩子死得更多,而且生的也多。

    古代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是农耕生活,晚上没啥娱乐活动,只能生个娃来耍耍,没有避孕措施,有了就生呗。

    农耕家庭,没钱没势,缺医少药,还有一点很重要,古代结婚早,女孩十四五岁结婚,白天劳作,晚上造娃,身子本来就弱,生的娃更弱,所以成活率也是不高。

    说完,道士低声道:“时间差不多了,咱俩回去会会那个鬼戏子。”

    “他不会吃了我吧。”

    “难说,鬼戏子邪的很,你机灵点,看看是不是故意留下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