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继承人养成计划 > 第四章

第四章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继承人养成计划 !

    终于有机会找个人好好聊聊了,真不容易啊。长乐宫的宫女内侍都是太后的人,她连说话都不敢,就怕被太后发现自己是个冒牌货。这小皇帝看起来才三四岁的样子,问他些常识问题他也应该不会怀疑吧?

    “阿姐,何谓亲近?”

    小皇帝好奇的看了看姜瑜,他说话声音不大,有股子软软的味道,有些萌。

    “亲近呐,就是你我姐弟,血脉之亲,感情要近。总之就是说我们是好朋友……就像现在这样!”姜瑜信口胡诌着,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发,手感很不错,又蓬又松。啧,这就是黄发垂髫呀!

    “阿姐,男子不可摸头。”

    “……你还小,哎,先不说这个了。听说阿弟进学了,这几日都学了些什么?”

    “太傅言,先学‘礼。’”小皇帝眨巴眨巴眼睛,想了片刻,又道:“弟愚钝,记不得多少。”

    “呃,你还年少,怎能说是愚钝?阿弟呐,你说话怎地也跟宫里人一样咬文嚼字,我听宫人说:你先前乃是养在民间,莫非民间讲话也是如此?”

    “咬文嚼字又是何意?不过阿姐先前不也长住承恩侯府?还号称‘东门里女……”小皇帝突然神色紧张的捂住嘴巴,四处张望,见没有外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长住承恩侯府么?承恩侯?有点像外戚封爵,莫不是太后娘家?东门里是地名吧?

    “前些时日阿姐晕倒了对吧?你也该听说了。自从那日后,阿姐便总觉精力不济,诸多事情都记不大清了,未免母后担心,弟啊,你可要为阿姐保守住秘密,跟谁也不能说。”姜瑜捏着小皇帝的手殷殷叮嘱,话到最后还可怜兮兮的红了眼圈,成功赢得了小皇帝的同情,使他拍着胸脯再三保证,绝不辜负阿姐的信任。

    接下来小皇帝为了帮阿姐保住秘密,便把他所知道的事竹筒倒豆子般都给姜瑜说了。只不过他年纪太小,叙事不连贯,让人听的十分凌乱。但也让姜瑜好歹了解了下自己周围基本的环境状态。

    南阳公主姜瑜自幼长住东门里承恩侯府邸,常跟在号称“东门第一少年郎”的承恩侯少子邓乙身后,招摇过市,作威作福,称霸孩童界。

    届时,还在民家的小皇帝姜康也生活在东门里,他养父为伤退老卒,无妻无子,收养了三个男孩。姜康那两个哥哥都比他大了四五岁,俱是‘邓乙哥哥’的跟班,一提到‘邓乙哥哥’便双目放光,崇敬不已,就连作为邓家妹妹的姜瑜也时常被他们提起,语气间不免有几分敬意。

    姜康彼时还不知自己身份,在两个兄长的影响下,对邓乙十分崇拜,经常拉着兄长问来问去,连带着对姜瑜也了解了几分。

    “……阿姐,听说你性不拘束,喜翻墙去玩,常与里中孩童戏耍一处,在打掉了里长之孙门牙后,还自称‘女王陛下’,好不威风,连邓乙哥哥都称赞‘壮哉!吾妹’……”

    看着小皇帝一脸向往的表情,姜瑜哭笑不得。原身是这么‘活泼’的吗?那自己这段时间在宫里谨言慎行是不是太不合理?不过想想一个小孩换了个环境性格变化了些也算正常吧?

    “……阿姐,你的事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嗯。阿弟,渴了吧?休憩一下再说。”姜瑜朝远处招了招手,待周女官过来,吩咐她叫人上了茶水,又拿来了些果脯来,便与小皇帝靠着廊柱席地而坐。

    随侍的宫人忙完便自觉的退远了,就连本要路过这里的宫人都被阻拦,只能选择远远绕路。

    姜瑜随手捏了个果脯放进嘴里,感觉味道有些像山楂,酸的很。她吃了一块就没拿了,倒是小皇帝似乎很喜欢这个,一块接着一块,吃个不停。

    “少吃点,这东西太酸了,对胃不好。哎,算了,反正你也不知道胃是啥,总之吃多了肚子会痛,你少吃些就是。”姜瑜伸手把那盘子挪开,随手拿了块点心递给小皇帝。

    “唔,很好吃呀!我在家时没吃过,宫里规矩多,就是吃食甚好。”看着小皇帝囫囵把点心吞下,姜瑜连忙给他递了茶水过去。

    “阿弟,宫中吃食虽好,你却要切记不可贪食。”见他脸不解,姜瑜也不好仔细跟他解释,只得道:“贪食者不利长寿。”

    小皇帝闻言张了张嘴,看着盘子里的诸多食物,似十分不舍,不过他还是听话的朝姜瑜点了点头。

    “孺子可教也。”姜瑜摸了摸他的头,笑道:“你往后吃食不要有偏好,也不能食太饱,更不能囫囵吞下去。记住了吗?记住了就许你一样再吃一些。”

    看着一脸欣喜的小皇帝,姜瑜心下也有几分欢喜。难得在宫里有放松的机会,跟小皇帝相处她不用担心暴露太多,这个孩子跟她一样,都是离开了自小熟悉的环境,在这个陌生的宫中,或许可以相互取暖?

    “阿弟,说说你以前的事儿罢!这宫中着实太过无趣了些。”

    “好啊,我进宫前……”

    软软的童声响起,姐弟两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拧眉低骂。

    远处,周女官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真好,在承恩侯府时的公主似乎终于又回来了,太后陛下知道了应该会很开怀吧?

    此时,长乐宫前殿。

    诸大夫皆跪坐于殿内,不时有人激动的站起来说些什么,而后又坐回去。邓太后则跪坐在九级玉阶之上的金案后,对此见怪不怪。

    诸大夫商议了许久,似有争议不定,最后选出了太中大夫郑置,谏大夫给事中卫麦两人作为代表,朝太后奏禀。

    太中大夫郑置拱手道:“太后陛下,此事于礼不合,臣请太后三思而行。”说完他躬身不动,似在等邓太后答复。却没料到身旁传来一声嗤笑,正是是谏大夫,给事中卫麦。

    郑置心中一怒,正欲反唇相讥。就听的邓太后徐徐道:“卫卿可有良策教朕?”太后如此直接的无视,比卫麦的嘲笑来的更加猛烈,让他面上充血,已是无地自容。只是心中的某些念头仍阻止了他摔袖离去的想法。

    “陛下欲以南阳长公主入弘文馆进学,此事难,也不难。依臣愚见,只需达成以下几个条件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