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电子帝国传奇 > 第三十九章 英国人的反应(一)

第三十九章 英国人的反应(一)

作者:梦中行走的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txt.co,最快更新电子帝国传奇 !

    ps:终于39章了,说实话,小猪心里还是很忐忑的,至于原因,书友们都知道的,支持的给小猪投点推荐票鼓励下吧!谢谢!

    ------------------------------------------------------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詹姆士公园的西边,1703年为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1873年,维多利亚女王在执政初期迁居于此,并陆续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最终形成了一座中心包有四方形内廷恢弘居所,以后一直是伦敦的头号皇家寓所。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皇室府邸,女王平时在这里办公和履行礼仪性职责,周末才回到温莎城堡。

    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斯,步行穿过白金汉宫前的广场,抬头看着白金汉宫楼顶的旗杆上飘舞着的君主旗,知道女王正在等着他的面见,捏了捏手里的资料,心里大概猜出了女王召见的原因,但是,他不明白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引起女王的重视。

    带着这种疑虑,首相走进了女王的办公场所,经过了简单的礼仪之后,女王直接开门见山:“爱德华,最近从香港传来的消息的相信你也知道了,你有什么看法呢?”

    爱德华想了想道:“这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我不明白,女王,为什么会这么郑重其事的表示关注。”

    女王优雅的地笑了笑道:“从表面看,这确实是最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而已,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从五、六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工业是不是正在逐年萎缩,我们的子民从投资美国的回报率中尝到了甜头,曾经的实业家们正逐渐蜕变成吃股息的寄生虫,这些炒债券的投机家们,开始放弃工业,不搞农牧业,只玩第三产业,使我们大英帝国的经济在未来将高度空壳化,造成失业人口持续增加,社会骚乱,动荡将成为困扰我们大英帝国的主要因素。”

    女王确实比较高瞻远瞩,而且眼光很准。

    在前世里,英国人依靠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的大英帝国,制造业本是现代英国发家致富的看家本事。然而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英国人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把自己完整的工业抛售殆尽,不光是汽车工业,还有航空工业,电气工业,电子工业。

    想当年,英国人的航空工业本和美国不相上下,无论大型客机,还是战斗机、直升机,什么都能造,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就是德哈维兰公司先造出来的。然而英国政府错误的政策,把所有的企业合并为一家,昔日实力强大的霍克西德利,德哈维兰,布里斯托尔等等,都被整合到了bae一家,可是就这仅剩的一家后来还要和荷兰的eads合并,幸好这次英国政府做了件英明的决定。而当年没有被合并的像肖特公司被卖给了加拿大庞巴迪,韦斯特兰被卖给了阿古斯塔,整合和抛售直接导致英国航空工业整体竞争力下降,现在庞巴迪依靠昔日收购英国公司的技术生产喷气式公务机,而英国人自己倒是沦落到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设计和生产。

    电气工业,昔日强大的研发能力在把自己的企业卖给外国公司后,英国人不得不花大把的英镑购买外国公司的产品,而最讽刺的是这产品的技术来源竟是之前被出售的英国企业和部门。像马可尼,gec,plessey,pye,ekco,ferranti,racal,无一例外的都卖了,现在英国国防部要采购电子设备得向外国公司求购。

    电子工业,英国是电视的故乡,因此英国也诞生了一大批消费电子品牌,像goodmans,天朗,凯伍德,bush,alba等,现在虽然品牌还在,但早都已经名不见经传了

    化工产业,英国把著名的ici卖给了阿克苏诺贝尔,多乐士油漆这种英国骄傲的品牌也寄人篱下。

    接下来是大家熟悉的汽车工业,这个就更不用多讲了,大家都了解,英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整体沦陷了,和航空工业一样,错误的整合政策,从bmc到利兰集团,再到罗孚集团,把所有大厂都集中到同一家集团,结果就是一家倒了,所有的也就都倒了。现在算得上大厂的只有迈凯轮还独立。不仅整车工业,连同汽配,邓禄普这个昔日英国最大轮胎制造商如今被卖的七零八落,被各国巨头瓜分,雅芳轮胎被卖给了固珀。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皮尔金顿被卖给了日本企业。引擎大厂考斯沃斯更是被分成民用和赛道两家分开出售。

    摩托车工业,熟悉摩托车的朋友应该知道很多耳熟能详的英国品牌,像诺顿,三枪,凯旋,ajs,皇家恩菲尔德…早期的摩托gp基本上是英国车队的天下,而和它的兄弟产业汽车工业一样,又是被合并消亡了一大批。而如今,也只有凯旋混的还算有点样子,也是倒闭好几次才稳定下来的。其它的,基本上全都消亡了。

    轨道交通领域,英国人发明了火车,本来也是轨道交通的强国,可如今英国早已经不产机车了,昔日的都城嘉慕、gec轨道***门该卖的都卖了。现在法国阿尔斯通的很多技术都是来自当年的gec。轨道交通配套的技术像西屋轨道交通公司(生产制动系统,信号系统,屏蔽门)被卖给了德国公司,隧道盾构机制造企业更是仅剩一家沧桑的百年企业,也是几经收购,而且早就没有核心技术可言了。

    机床制造的大厂p**(旗下包括霍洛伊德等)被卖给了中国企业。虽然普通机床工业已经无法和德国日本竞争,但连英国人最领先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企业,像cupe、rank也都卖了。

    其它的产业,运动品牌锐步、茵宝都卖了,糖果巨头吉百利卖了,手机制造商sendo卖了,世界上真的没有哪个国家像英国这样不遗余力的热衷于变卖自己的技术和企业,难怪连法国前总统萨科奇都讽刺英国已经没有工业了。

    现在,也只有在costa喝上一杯咖啡,邂逅个美女去洲际酒店啪啪啪,用上个杜蕾斯,才醒悟英国人还有这三样没卖。

    虽然,爱德华也认为女王说的没错,但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执政党党魁,身后跟了一大群的或明的或暗的追随者,他必须在本质上维护他们的利益,至于,普通民众的利益,那只是在参加大选时的口号而已,认真你就输了。

    “陛下,虽然未来是可以预见的,但是,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商业合作行为,我们无法也无力改变什么。”爱德华很镇定地回答道。

    女王深邃的眼眸静静地盯着爱德华看了许久,才悠悠道:“确实,对于他们的行为我们无法也无权去干涉什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就这么静静地任由事态继续这么发展下去而无动于衷。”

    女王也有自己的无奈,来自美国的学者在英国大肆鼓吹,把汽车、钢铁、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称之为夕阳产业,力主对这些产业进行压缩和调整,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英国政府和民众却对美国学者的观点深信不疑,作为工业革命摇篮的英国却开始推行所谓“去工业化战略”,传统工业成了大力压缩和调整对象,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成为重点发展对象,英国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方式开始远离工业。

    也有少数有卓越眼光的保守人士和专家学者,曾呼吁:必须批判夕阳产业、后工业化社会之类种种谬论,强大的英国工业是确保英国就业、出口和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所在。但是这些呼声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女王虽然左右不了民众好逸恶劳的习性,但是作为皇室,却必须为这些子民负责,为此,女王常常感到忧虑,咨询了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也对此深表无奈,直到昨天无意中看见了由侍从传递过来的报纸,上面详细刊登了香港凤凰公司产品发布会的全过程,对女王有了新的启发。

    既然自己已经左右不了自己属下的臣民,那么远在远东的香港殖民属地,自己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开辟新的实验场地,试着扶持一家企业,将本国这些可以预见的面临甩卖的企业在未来托付给这家企业,这样,在将来,也不至于承受自己本国的工业产品都沦落到需要从国外采购的屈辱。

    尤其是见到英国情报部门递上来的凤凰公司的背景资料里,重点标明这家企业唯一的继承人是个只有9岁大的纨绔子弟,更坚定了女王实施这个计划的决心。

    而这个计划最终是通过掌控这个纨绔子弟,间接接手凤凰公司,使凤凰公司成为远东英殖民地最大的工业基地。但是怎么使凤凰公司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室暗地里掌控的企业,而不至于遭人诟病,成为了女王当前最大的心病和烦恼,而这个事情太重大了,堂堂的一国女王居然打起了平民的私有产业,传出去不是最大的笑话吗?这对皇室的声誉将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在不能找智囊团协商的情况下,女王只能自己面对,绞尽脑汁的思考着,整整一宿的不眠之夜过后,女王面对着镜子里的黑眼圈,很是抓狂。